(圖一)「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圖二)
這裡不談知識無用論,畢竟:
一生中學歷帶來的第一個「基本」好處 - 考試用,
一生中學歷帶來的第一個「實質」好處 - 面試用,
一生中學歷帶來的第一個「真正」好處 - 賺錢用,
一生中學歷帶來的第二個「真正」好處 - 創新用,
考試考好可以不用挨打,
面試簡報可以加深印象,
大學生與研究生的薪水差異少則2~3K,
多則10K之多,
同樣是人生父母養的,怎麼差這麼多?
千萬別怪社會的「不公平」。
沒學歷給人帶來的第一個「刻板」印象 - 貧窮、沒水準。(這是家庭的錯,不是我的錯)
真是這樣嗎?
舉凡:王永慶、郭台銘、比爾蓋茲、松下幸之助皆為人們心目中的成功人士,
追加1名賈伯斯,
...再追加1名馬克‧左克柏,誰?
你每天上網Post相片免費分享空間的最大宗公司老闆,
「Facebook」總聽說過吧!
以上所列的優秀老闆都沒有嚇人的學歷為後盾,
仍然可以在個別領域中獨霸一方;
現在,
只要你有夢想、方法與步驟,
要想在某個領域成為一代宗師一點都不難。
如果,你有一個念頭、想法或者夢,
想要去實現(如何成功?),
若是事業你怎麼想,
一定有很多類似以下的聲音。。。
「啊!我就先找金主借錢。」
「我有存錢」
「我做無本生意不用錢」
然後呢?
「沒關係我錢很多,可以找人幫忙」
「我自己可以搞定」
接下來哩!怎麼做,
「船到橋頭自然直」
「先花錢加盟怎樣?」
「我去學校學炒菜,學費很省」
喂!會不會離題了,
剛剛的問題是如何成功,
以上這些聲音都是成本,
似乎與成功一點關係也沒有。
聽聽以下這些聲音,
看看會不會比較有機會,
「模仿成功人士的筆記」
「我可以訂計畫,照著做應該就有機會」
不可否認的,
模仿成功人士的筆記雖有其優點,
但,也有一定的風險,
怎麼說,
成功人士的世代、年齡、所面臨的局面、職場經驗都不一樣,
同樣的方法,
若穿越成功的時光隧道關閉了,
怎麼辦?
股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以前一堆人隨便買隨便賺,
只要肯買就可當老師,
與時勢有關,(時勢造英雄)
現在怎麼買怎麼賠。
至於另一個「我可以訂計畫,照著做應該就有機會」(Plan),
恐怕也得有方法,
一個不錯的懶人進化的方法 - 「目標管理」;
施行的重點在:目標(Goal)、期限(Dead Line)、規則(Rule)。
目標與期限都很顯而易見;
每個目標必須要有截止日期,
這樣人們才會在壓力下符合人們的期待,
但是,訂定的目標常常很難審核(Audit),
以下職場上常犯的幾個毛病:(如圖二)
1. 員工說:「我做得差不多快好了」- 犯了目標不夠具體的毛病(Specific)
2. 老闆說:「等到我滿意了,自然會告訴你」- 構成目標無法衡量的問題(Measurable)
3. 老闆說:「新進人員,你試著達成1千萬的業績,向不可能挑戰」- 達不到的事情不需要訂定目標(Attainable)
4. 老闆說:「會計,你平常有在用電腦,去寫寫程式應該沒問題的啦!!」- 目標必須和職責崗位具有相關性(Relevant)
5. 員工說:「我等一下有空就去做」- 目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所以,訂定目標也是一門學問,
以後在做事前規劃目標,
先用以上5個審查目標的原則,
這樣距離成功的機會就不遠了。
然而,企業家的成就與學歷無直接的關連,
重點是他們一直都在「學習動腦」以充實自己的實力,
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聚焦(focus)仿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