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人有三急:殺廁所急、結婚入洞房急、老婆在裏面生孩子你在外面乾著急。」


不上班或是放無薪假的時候,個人急的事情最大,

舉凡...吃飯、看電影、交女友、打電玩,比比皆是,

上班以後,老闆決定你的年終、薪水、升遷,

因此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績效指標)與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目標管理)成了生存決策必備。

(圖一)
一種稱為急迫與優先矩陣(Urgnet-Important Matrix)於是因應而生,

這種屬於一種工作分類的概念,

又稱為「艾森豪原則」(Eisenhower Matrix)

「優先矩陣」(Prioritization Matrix)

而說起艾森豪矩陣的由來,

起源於1953年就任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的德懷特‧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

他提出了一套處理事情優先順序的法則,

於是這個法則就被後人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其實,艾森豪矩陣更早的起源,是與十九世紀末所發現的80/20法則有關...(有空再談)

此方法(或稱輔助決策工具)協助你依重要性(Important)與急迫性(Urgent)的程度將工作分為四大類;(如圖一)

1.重要又急迫的工作 → 想當然而,優先處理

2.重要但不急迫的工作 → 列入ToDo List,稍後處理。

3.急迫但不重要的工作 → 委外協助

4.不急迫也不重要的工作 → 有空再處理或是不處理


成功的軍事將領與現今成功企業家也都部分或完全沿用這項處理工作的模式,

全付精力與時間用於處理重大又急迫的工作,

這就是處理「關鍵少數」的工作藝術


有限時間要能順利完成交辦事項的關鍵在分類的動作上,

依據個人的工作屬性、內容與工作職掌、位階,

決定哪一件事是必須優先處理、暫緩或永不處理的事項。

就以我遇過的例子來看,

在工作上面臨三類角色:

A. 老闆

B. 親愛的同事

C. 自己的慾望...魔鬼

D. 貪小便宜的鄰居

當天遇到的狀況如下:
1. 老闆要我在下班前完成並交付工作報告。
2. 美麗又大方的女同事要我「協助」搬運電腦用品。
3. 可是呢,我內心一直期待破關的電玩遲遲沒有達成目標。(內心滴咕著...)
4. 偏偏呢,我那貪小便宜又與我老媽頗有交情的鄰居,硬ㄠ我要幫他處理電腦備份光碟。

這時候,我的腦袋出現如下的盤算模式:(如圖二)


(圖二)

第(1)區. 要薪水當然老闆的事情排第一。
第(2)區. 女同事是老闆的紅人,且平常也都蠻幫忙的,老闆的事情做完我一定優先處理。
第(3)區. 身心的健全是需要安撫心靈的魔鬼,因此重要事情完成當然也必須照顧我的電動一下。
第(4)區. 貪小便宜的鄰居交辦的事情,經濟不景氣,啊!有空我一定會處理的啦~~

以上,若遇到較多的抉擇項目,

可以增加區塊已符合實際的需求,

用久了,將成為腦內決策的一部份,

成為懶人腦袋需要大改造的第一步。

arrow
arrow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